nintendo-tatsumi-kimishima-457_1

 

Pokémon GO 大熱門,相關公司的股價也受到刺激而瘋狂上漲,但與一般公司不同,Pokémon 的 IP 擁有者 Nintendo,對股價暴漲反應冷淡,甚至還潑投資人冷水。

從盛轉衰的 Nintendo 硬體平台布局

從上世紀的 FC 遊樂器,配合各種豐富的遊戲 IP,Nintendo 在遊樂器領域獲得極大成功之後,後續的平台銷售也都有不錯的成績,但進入 3D 世代之後,Nintendo 腳步就明顯慢了下來,首先在 N64 平台上,由於和 Sony 之前的合作決裂,Sony 自己推出 PlayStation 平台,在強大的硬體效能,以及遠較任天堂平台寬鬆的遊戲上架條件下,成功獲得多數遊戲大廠的青睞,一舉成為最成功的次世代主機,同時期 N64 以及 SEGA Saturn 表現都遠落後於 Sony。

pokemon-go-003

而 Nintendo 後續推出的 GameCube,在市場上也是出師不利,他們雖然不氣餒,但市場很現實,由諸多行銷和市場天才設計出來的市場策略,未必都能夠獲得消費者認可。也因此,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將近十年的時間,Nintendo 在遊戲主機市場,與 Sony 或是 Microsoft 相較之下都要遜色一籌,雖然主機銷售不振,但藉由遊戲銷售,維持獲利不成問題。

至於在掌上型遊戲機市場方面,在智慧型手機流行之前也都享有獨霸地位,在許多本家重量級大作的支援之下,表現一直非常強勢。

後續的 Wii 平台終於讓 Nintendo 在主機市場一吐怨氣,硬體與軟體雙贏,獲利也成等比級數攀升,但 Wii 注重輕量玩家的策略,注定 Wii 生命週期短促的事實。Wii 推出時剛好是智慧型手機的啟蒙期,Wii 前期的智慧型手機生態並不成熟,也沒有太多娛樂應用,但 2010 年開始,智慧型手機平台成熟度增加,娛樂應用也爆發性成長,輕量化遊戲玩家一舉被手機吸收過去,而核心玩家(hardcore gamer)對 Wii 的體感休閒遊戲訴求沒興趣,也看不上手機遊戲,他們期望能夠沈浸在更真實的遊戲世界體驗中,因此選擇 Sony 或 Microsoft 遊戲主機平台,這也合理解釋了 Wii 生命後期的硬體銷售不如同時期推出的 PlayStation 3,並早於其他同世代遊戲主機停產的原因。

wii

手機遊戲同樣重創了掌上型遊樂器的市場,Sony 的 PSP 銷售一蹶不振,後續推出的 PSV 也沒能提振多少氣勢,Nintendo 的 NDS、3DS 等平台和遊戲銷售雖然乍看之下仍能維持一定熱度,但是在遊戲主機市場的受挫,也讓 Nintendo 心裡著實緊張不已。接手 Wii 的 Wii U,銷售表現更是直接趴在地上,完全無法和同時期的 PlayStation 4 和 Xbox one 相提並論,銷售數年,總出貨量不過千萬部,相較之下,PlayStation 4 已經超過 5,000 萬部。

所以為了接下來的硬體平台布局,Nintendo 必須有所改變,不能只從硬體去思考,也不能再用老方法去經營於既有的遊戲 IP。

以硬體為軟體通路同步創造獲利仍是 Nintendo 堅持的策略

由於傳統硬體銷售的不出色,Nintendo 開始思考不同的主機平台策略,Nintendo 許多遊戲 IP 在掌上型遊樂器所帶來的優勢,很明顯的並沒有在遊戲主機上有所發揮,他們雖認清遊樂器市場已經是由核心玩家所主導,與自己過去的休閒訴求格格不入,但若要因此放棄經營遊戲主機也不合理,畢竟從 2000 年以來,Nintendo 在自有遊戲直接銷售營收超過百億美金,而來自第三方遊戲廠商的營收粗估也有數十億美元左右,如果沒有遊戲主機,那絕對不可能達到這個營收規模。

Nintendo 的遊戲主機設計策略是主機本身也必須要營利,不能像過去 Sony 般容許硬體賠錢,寄望在軟體回收。如果以 Wii 為例,其整個產品生命週期,包含小型版的硬體,每台平均以獲利 30 美元估算,那麼從 Wii 硬體銷售的獲利總額將達到 30 億美元的規模,而這也是為何在 Wii U 遭遇慘敗,仍無法放棄遊戲主機市場的主要原因之一。

既然軟硬體都要賺是 Nintendo 的大方向,那為了確保下一代遊戲主機 NX 不會重蹈 Wii U 的覆轍,甚至期望在出貨規模超越有史以來表現最佳的 Nintendo 遊戲主機 Wii,創造更具吸引力的遊戲模式,甚至改變一貫以來的硬體銷售邏輯,就成為 Nintendo 必須面對的現實。

IP 是 Nintendo 推動軟硬體市場的最大武器

回過頭來討論遊戲 IP。Nintendo 擁有的 IP 非常多,但廣為人知、並持續熱賣的 IP,大致上就大金剛、Mario、Zelda 與 Pokemon,由這些 IP 角色衍生的遊戲更是多元,從動作遊戲、賽車遊戲、角色扮演遊戲,類型千變萬化,創造了極高的獲利,我們可以說,Nintendo 賣遊戲主機並不單純是在賣硬體,而是在為了創造平台來賣這些 IP。

大金剛、Mario、Zelda 雖都曾推出過掌上型版本,但這些 IP 的主力平台其實還是在遊戲主機上。而 Pokemon 就顯得相當特殊,相較於遊戲主機,這個 IP 在經營策略上顯然更偏重於行動遊戲平台,也就是從 GB、NDS 到 3DS 等掌上平台,而且相較於其他 IP 在媒體上發展極為不順的遭遇,除了電視動畫、電影都極受歡迎,周邊商品也非常熱賣。

上世紀的 GB 平台其實面臨過瓶頸,由於缺乏強大的遊戲應用,以至於銷售節節敗退,後來 Nintendo 決定要善用 GB 平台上的通訊對戰功能,打造出能夠推動硬體銷售的遊戲應用,並互相提攜,帶動整體生態成長,Pokemon 其實是在這個時空背景下所誕生的 IP。後來在 Nintendo 的所有掌上型遊戲平台上,Pokemon 系列也都成為銷售成績最好的遊戲,銷售量基本都是千萬起跳,為這家公司賺進了大把鈔票。

Pokemon 最初設計就是以對戰為出發點,而 Pokemon 的主線系列都是角色扮演遊戲,配合鮮明個性的角色和怪物,成功強化玩家和遊戲角色的情感連結,讓對戰過程能夠更投入。

gameboy

Nintendo 過去在掌上型遊樂器市場利用軟體推動硬體銷售策略獲得極大成功,自 GB 之後,到目前的 3DS,推動銷售的主打遊戲就是 Pokemon,而這一系列的掌上型遊樂器平台,也都把對戰當作主打功能,從前期有線連接的對戰,到後期無線技術的引進,基本上就是為了 Pokémon 而存在,其他在 Nintendo 掌上型遊樂器平台上開發遊戲的公司,也在 Nintendo 的經營與市場感染之下,才紛紛在自家遊戲中支援連線對戰功能。

為什麼 Nintendo 要把 Pokemon 這個重要 IP 放到手機平台上?

Pokémon 這個 IP 並不是由 Nintendo 獨有,相反的,Pokémon 分別由 The Pokémon Company 和 Nintendo 管理,前者負責遊戲及實體商品開發和銷售相關權利,後者則是擁有所有相關角色以及名稱等商標權,並能夠主導相關產品的設計方向。The Pokemon Company 和 Nintendo 都是實際開發 Pokémon GO這個遊戲的 Niantic 的股東,另外,Google 也在 Niantic 享有股份。

Pokémon 可以說是推動 Nintendo 掌上型遊戲平台銷售的最大功臣,理論上來說,應該要盡量利用這個遊戲 IP,為自家的硬體創造更大的市場機會才是,為何要在手機平台上推出新作呢?

首先,Pokémon GO 推出第一個月就創造了上億美元的收入,乍看之下很驚人,但相較起過去 Nintendo 專長的實體遊戲銷售,其實也不過九牛一毛,Nintendo 過去在 Wii 平台上銷售最佳的單一遊戲,銷售量超過 3,500 萬套,若 Wii 平台上遊戲均價 60 美元計算,該款遊戲就創造了超過 20 億美元的營收,而 Nintendo 在 Wii 主機上銷售破千萬的遊戲不少,加上這些都是在自有通路上銷售,獲利比例也遠大於在行動平台上的分成模式。若再加上掌上型遊樂器平台的遊戲銷售成績,總額更為驚人,這也難怪 Nintendo 看到媒體瘋狂吹捧 Pokémon GO 營收時,反而冷漠以待,要消費者和投資客不要過度膨脹 Pokémon GO 市場成績。

pokemon

雖然手機上的龍頭遊戲公司常可見到單款遊戲年營收數億美元規模以上的案例,但手機遊戲市場口味多變,單款遊戲成功之後能夠維持營收,並不被後進者淘汰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就好比 Angry Bird 設計公司 Rovio,其遊戲銷售熱度銳減之後,遲遲無法推出夠力的後續產品,導致營收大幅衰退,目前只能寄望電影事業的成功能重新拉抬聲勢。

Nintendo 作為遊戲產業界的有名保守份子,據信其在 Pokémon GO 的決策上並不積極,但最終遊戲開發商 Niantic 和 The Pokémon Company 能說服 Nintendo 推動此案的關鍵,主要是 Pokémon GO 與 Nintendo 未來要推動的新硬體平台的設計可以互相幫助,就如同過去 Pokémon 遊戲幫助 GB 的銷售一般,至於當初 Google 的活動,只不過是個無心插柳的契機。

但是在手機平台上推出,要怎麼幫助 Nintendo 自己的平台策略?只要觀察目前 Pokémon GO 的遊戲設計,就可以發覺,Pokémon GO 主要的目的還是在行銷整個 Pokemon 宇宙,雖然加入 AR 玩法,但其簡化的對戰機制,及抽離角色個性和劇情任務的作法,都不是正傳系列中會採用的設計。

Pokémon 過去曾成功推動 Nintendo 掌上型遊樂器軟硬體的銷售,而 Nintendo 即將推出新款遊戲主機 NX,傳聞中有著相當新穎的設計,可望結合過去遊戲主機與掌上型遊樂器二者優點,創造出更新型態的遊戲玩法,一般相信 Pokémon GO 的推出其實有部分是為了該平台的遊戲型態所進行的實驗性設計,讓 Nintendo 瞭解該平台的硬體設計結合強力 IP 所能達到的潛力,未來會在自有平台上推出更為成熟的版本。因此 Pokémon GO 的成功並不會讓 Nintendo 加速釋放 IP 到手機平台上,反而會更專注於強化 IP 的價值,並創造更有力的自有平台應用情境。

Pokemon 經驗難以複製到 Nintendo 其他 IP

既然 Pokémon GO 受到如此大的關注,那麼 Nintendo 或許可以嘗試把 Mario、大金剛之類的 IP 也推往其他平台?但事情沒有這麼簡單,雖然 Mario 與大金剛也都算是家喻戶曉的 IP,但 Mario 和大金剛並沒有在其他電視或電影媒體出現過(其實算有,但都被歸類於大家想遺忘的黑歷史),且消費者看到這兩個 IP 名稱直覺就會聯想到 Nintendo,但 Pokémon 則偏中立,一來 IP 開發者與管理者不是 Nintendo 本家,二來 Pokemon 在其他媒體的曝光率與關注度極高,一般消費者多能直接聯想到劇情人物或者是怪物角色,反而與特定平台或廠商的連結性較低。

連結性高未必是好事,就好比我們看到 SQUARE ENIX,就會聯想到 Final Fantasy(太空戰士)和 DragonQuest(勇者鬥惡龍),看到 KOEI,就聯想到三國,看到 TECMO 就聯想到乳搖,啊不,Dead Or Alive(生死格鬥),看到 KOEI TECMO 就聯想到乳搖三國….。

如果連結性過高,那消費者對於廠商的期望和遊戲類型就會設下限制,而一般遊戲公司如果被消費喜好限制,通常就改變不了,而且有可能會越走越鑽,限制自己未來的發展空間。

mario

藉由 Pokémon 世界觀推動的遊戲或內容,其實和 Mario 及 Zelda 會給消費者「啊,這就是標準 Nintendo 遊戲」的感覺不同,與 Nintendo 的連結低了,那反而是能讓消費者對遊戲世界(或宇宙)的連結能藉由劇情或角色而能更加深入。當然,我們也可以從 Nintendo 近幾年的遊戲風格,觀察到即便是既有的老 IP,Nintendo 也想追求突破,但與 Pokémon 各種角色已經深入人心的印象所創造出來的宇宙觀相較之下,顯然還是突破不了個別遊戲單打獨鬥的格局。

Pokemon 宇宙能否拯救 Nintendo 主機夢?繼續看下去吧

這也是 Nintendo 會決定放手讓 Pokémon 出去外面的世界闖蕩的原因。Nintendo 擁有的 IP 之中有適合核心玩家,也有適合休閒派的市場,Pokémon 則是二者皆可,畢竟其世界發生過的事件主題有大有小(以電影和遊戲所發生過的事件統計),而符合大部分現實世界的設定也能讓消費者更容易產生連結感,就好比 Marvell 漫畫、電影作品,雖然人物和情節幾乎都是虛構,但這些故事又都建立在我們很熟悉的背景世界中,這樣的設定也更容易打動消費者。

過去Pokémon 在掌上型平台的部分遊戲體驗轉移到手機平台上後,已經被證明有其市場性,藉由龐大的手機市場擴大 Pokémon 宇宙的認知度,也對未來 NX 平台的設計方向和市場經營有所幫助,換句話說,Pokemon GO 極可能是作為類似當初為了推動陷入絕境的 GB 市場的終極武器,為了推動未來 NX 在跨終端、掌上型遊戲平台與家用主機體驗無縫連結,意圖讓玩家能夠隨時身處於 Pokémon 的世界中,不論手上拿的是何種終端的實驗性策略(當然,要體驗更完整的世界還是得回到 Nintendo 的平台上)。而當第三方遊戲開發者瞭解相關經營模式可以玩的把戲後,也會加入支援NX的遊戲應用模式,與Sony和 Microsoft 的傳統遊戲方式做出區隔。換句話說,Pokémon GO這步賭的將是未來 NX 能否成功在市場上取得能讓玩家認同的差異化。

或許有人會說,單靠一款 Pokémon IP 就有辦法讓 Nintendo 起死回生會不會過度樂觀?但只要看看歷史數據,在 Nintendo 每一代掌上型遊戲平台中佔據銷售量榜首的,全部都是 Pokémon,說過去 Nintendo 的掌上型遊戲平台是由 Pokemon 撐起來的並不為過。當然,Nintendo NX 的硬體設計和經營策略中還有不少旁觀者只能霧裡看花的部分,Pokémon 能否在 NX 中發揮過去在掌上型遊戲平台般的影響力,也還有待時間證明,但至少,從手機平台上的經營成果,也證明 Pokémon 的魅力無遠弗屆了,是吧?

 

_______

更多平台立即 Follow:Qooah IG (@qooah)Qooah YouTube,八掛產品發佈會現場,睇盡靚靚 Show Gir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