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時間,我會嘗試改變、調整自己手機桌面佈局、操作動線的設計,目的不是要讓手機更好看(反正是我自己看,我不是那麼在意美觀),而是要讓行動工作 時更符合我目前的需求與想法,成為一個高效率的行動桌面。就好像我們隔一段時間會重新整理書桌、重新調整電腦桌面佈局,是一樣的意思。
最近,我又改良了自己的 Android 手機桌面設計,繼續追求我現在所能想像的最高效率行動工作,而這次規劃的特色就是:「更專注但不犧牲便利的一頁流」。
熟悉電腦玩物的讀者都知道,我不走進階玩家修改程式或太複雜的用法,會讓我養成習慣的方法,一定都是簡單好入手的,他們的關鍵通常都在於使用者的「想法」、「想像」與「抉擇」,使用最簡單的工具就能做到。
而目前我的 Android 行動桌面一頁流,使用的是我之前推薦過的「 Action Launcher 」這款桌面 App 的 3.6 最新版,下面就讓我來分享自己如何用「 Action Launcher 」創造讓我非常滿意的高效率一頁桌面。
「 Action Launcher 」的特色之一在同一個桌面上可以透過上下左右滑出不同的延伸桌面卡片,在需要時獲得延伸的功能。
但是平常則可以聚焦在中心的核心桌面,其他會讓人分心的內容都可以隱藏在四周卡片中,以正中心的桌面工作優先。
所以下圖就是我在「 Action Launcher 」上的一頁佈局,唯一的桌面顯示核心工作,其他延伸需求則暫時隱藏,讓我專注在第一步上。然後等到需要時,右方滑出待辦清單、左方滑出其他常用 App ,這兩個是第二步動作。然後偶爾才利用上下滑動拉出最不需要常常使用的通知、更多 App 搜尋,這是第三步。
透過一頁流的桌面,以及一、二、三步層次的動作,打造出目前我覺得對我來說最有效率的行動工作桌。
- 單一桌面:工作核心聚焦,定義行動工作、時間、搜尋
接下來我提到的相關手勢、相關面板,你都可以在「 Action Launcher 」中設計出自己想要的不同樣子,這部分的操作就請參考我的前文:「 Action Launcher 3 獨創 Android 桌面把行動化繁為簡 」,我這裡不特別做說明。
因應等一下會介紹的「 Action Launcher 」延伸卡片特性,所以我的桌面就只保留單一的一頁,並且只保留我認為最重要的行動工作需求在 Dock 上,你可以自己定義你認為的行動工作價值是什麼,而對我來說就是:
- 「筆記」:這裡擺了 Evernote 與 Do Note 這兩個相輔相成的工具。
- 「地圖」:這裡當然是使用了 Google 地圖這個生活最佳導遊。
- 「拍照」:拍照不僅僅是攝影,也是記錄一切事物與任務最快的方法。
- 「通訊」:這裡我使用工作用途為主的 Hangouts ,也是我跟老婆使用的通訊工具,某方面是避開 LINE 上太多額外的干擾。
- 「搜尋」:上方的 Android 搜尋列我一直覺得是非常有利用價值的工具。
你要如何定義手機是你自己必需作的決定,而我的定義是行動工作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筆記,行動生活最有意義的方式則是導遊。
我另外在桌面擺上一個簡單的類比時鐘(這是用 Google 時鐘內建的桌面工具),讓我也能快速知道時間長度,但是我把上方的「狀態列」隱藏了起來(「 Action Launcher 」內建功能),因為我給自己做的決定是那些電量、網路、通知都是額外的干擾,不應該一直出現在我的面前。
- 搜尋列:滿足傳統用途,搜尋、語音、上網、電話
智慧型手機的用途之一是上網,上網幹嘛呢?我給自己行動工作的定義是「解決問題」,所以對我來說,搜尋列比新聞 App 更重要,「搜尋列」是代表我想要去解決問題的主動好奇心,而新聞 App 只是我不滿足而等待被餵飽的次要的資訊接收管道。
所以我保留單一桌面上方的搜尋列,用「 Action Launcher 」讓 Google 變成彩色,提醒自己常常要去搜尋,另外「 Action Launcher 」還可以幫我在搜尋列擺上幾個我自訂的常用按鈕,這裡我擺上的是語音搜尋、瀏覽器與電話。
也就是除了下方 Dock 的行動工作核心外,上方搜尋列則幫我滿足基本電話與上網需求。
- App上滑:打開隱藏的桌面小工具,拉出延伸資訊
更進一步的,「 Action Launcher 」有一個功能叫做 App Shutter ,簡單的說就是可以把桌面小工具隱藏在某個指定的 App 中,這個 App 會出現如下圖那樣的兩個橫條,這時候我只要在 App 做出往上滑動手勢,就能呼叫出隱藏的桌面小工具。
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因為 Android 桌面小工具好用,但通常都是延伸功能與資訊,我不應該把延身資訊擺在主要桌面,這樣會造成干擾,所以我用「 Action Launcher 」把需要的五個桌面小工具隱藏在下方 Dock 的五個 App 中,下面是我在每個 App 上對應的桌面小工具:
- 地圖對應的小工具:我老婆的所在位置(我們夫妻比較特別的是喜歡互通彼此位置,這樣方便相約或回家準備煮飯),這可以利用 Google+ 小工具做到。
- Do Note 對應的小工具: Do Note 的快速輸入小工具,這樣就不用打開 App 。
- Evernote 對應的小工具: Evernote 的桌面小工具我喜歡顯示我加上「下一步」標籤的待辦清單。
- Hangouts 對應的小工具:顯示 Hangouts 最新對話記錄的小工具。
- 拍照對應的小工具:這裡我把他連結到 Google 日曆的小工具。
如此一來,平常我的桌面很簡潔聚焦,但是一有需要,我只要滑動下方五個 App ,就能呼叫出五個對應桌面小工具來獲得延伸資訊與快速輸入功能,而平常他們不用干擾我的桌面。
- 右方滑出快速頁:待辦行程、任務與最近需要的 App
「 Action Launcher 」有一個功能叫做「快速頁」,可以在桌面任何地方用手勢往左滑動,拉出隱藏在右方的快速頁。
快速頁可以幹嘛?可以讓我擺上任何 App 或桌面小工具,有點第二桌面的味道。所以我在這裡擺上 Sunrise 的桌面行事曆小工具,讓我快速看到整合了 Google 日曆與 Evernote 待辦事項的今日行程清單,也就是我所有的今日任務都在這份清單上。
另外剩餘空間我會擺上最近需要(但不是一直需要)的臨時 App ,例如最近有和大陸合作的工作需求,就把 WeChat 等 App 擺在這裡,等到工作結束就可以刪除。
也就是整個快速頁,就是一個「待辦清單」的概念,當我想要知道下一步行動時,我就拉出右方這個面板。
- 左方滑出應用程式抽屜 :根據習慣自動排序的常用 App
而在「 Action Launcher 」左方則預設隱藏著我的所有 App 清單,叫做應用程式抽屜,我可以在桌面任何地方用由左往右滑動手勢來拉出這個清單。
這個 App 清單還可以在「 Action Launcher 」設定裡改成「最常使用的分類模式」,這樣我從左方滑出的就是我的「常用 App 清單」了。
只要我使用一段時間,那麼這個左方面板上就會在最前面出現我每天通勤需要的公車時間 App ,我通勤時會查看的新聞 App ,這些次要 App 自動的因為我的使用頻率而出現在清單的最前面,我只要滑開便能開啟。
但重點就在這是「次要需求」,所以也不要擺在主桌面干擾核心工作,我希望我打開手機優先想到的就是做筆記、作記錄、思考內容為主,所以其他次要需求就放到這個常用 App 清單中即可,我也不用自己整理分類,只要依據常用度自動排序就好。
- 上拉滑出 Quickfind :搜尋更多比次要更次要的 App
在「 Action Launcher 」中可以設定許多桌面手勢,我把在桌面中往上滑動這個手勢設定為拉出「 Quickfind 」面板。
什麼是「 Quickfind 」面板?這也是「 Action Launcher 」新功能,可以顯示所有已經安裝的 App ,但上方有一個搜尋列可以直接關鍵字搜尋。
而那些比次要還少用的 App 如果需要使用時,我就拉出「 Quickfind 」來找到他。
- 下拉滑出通知清單:偶爾才整理查看通知狀態
前面我有提到,我利用「 Action Launcher 」把狀態列隱藏起來,讓自己不要被電量、網路、通知搞得分心。
但隔一段時間,還是需要看看有沒有新通知,這時候就利用「 Action Launcher 」的桌面手勢,在桌面任何地方往下拉動,就能直接拉出隱藏的通知清單了。
- 雙擊桌面:打開 Google Now 智慧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