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月14日,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院士領銜的專家組,對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的鯉科魚類基因組學創新團隊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創製的無肌間骨鯽魚新種質進行了現場驗收。而此次的無肌間骨鯽魚新種順利通過了專家組驗收,這意味著這種無肌間骨鯽魚能讓人們吃魚不再有細骨「啃喉嚨」的擔憂。
我們都知道鯽魚的肉質是十分細嫩、味道鮮美,但由於其肉中藏有太多的細骨,影響食用和加工。而這些細骨的專業名詞是「肌間刺」,而由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培育的無肌間骨鯽新種正是一種去除細骨的鯽魚。並且經過調查,這也是世界首例鯉科魚類無肌間骨基因編輯新種質。
其實中國早就提出了「肌間刺是影響鯉科魚類品質提升」的重大問題,並於2009年在農業行業專項中設立鯉科魚類肌間骨研究課題,並且在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孫效文研究員的指導下,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863」計劃、農業行業專項、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等項目資助,最後確定由帶頭人匡友誼帶領課題組成員開戰吧魚類肌間骨發育機製研究。
該團體經過漫長的研究,最後從肌間骨發育相關的 1600多個候選基因中鑑定到 1個調控肌間骨發育的關鍵基因,並且利用建立的無肌間骨鯽基因編輯技術於2019年構建了鯽F0代肌間骨突變群體, 2020年獲得F1代無肌間骨鯽突變體, 2021年獲得正常發育的無肌間骨鯽F2代可遺傳群體。而通過觀察最終的無肌間骨鯽生長良好,形態發育正常,與正常鯽魚無差異。
最後,專家組認為這種「無肌間刺鯽新種質創製」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為魚類肌間骨性狀的遺傳改良提供了典範,是鯉科魚類品質改良的重大突破。未來,將有望破解食用大宗淡水魚的「啃喉嚨」問題。
或許很多網友會關心,這種基因改造魚能夠食用嗎?答案是肯定可以食用。但這種無肌間骨鯽魚正式擺上各家各戶的餐桌還是有很長的一段路,截至目前,還沒有任何基因改造動物上市食用的先例,可能仍需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