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 Tesla 股東大會上,Elon Musk 拋出驚人預測:借助旗下公司的前沿技術,不到 20 年內人類或將實現某種形式的數碼永生。這一設想迅速引發全球科技界與公眾的廣泛熱議,觸及技術、倫理與哲學的多重維度。
馬斯克的「永生」方案核心,是整合兩家旗下公司的核心技術。首先通過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 的技術,捕捉人類的記憶、思想與個性特徵,創建出近似人類心智的「數碼快相」。隨後,將這一數碼化心智上傳至 Tesla 人形機器人 Optimus 中,依託其強大的現實導航、人際互動與複雜任務執行能力,構建承載數碼意識的物理載體。
值得注意的是,馬斯克明確表示這種「永生」並非完美複製。由於心智快相無法達到 100% 精確,且意識將進入全新的機器人身體,上傳後的「數碼自我」與原本的人類會存在差異。他以「五年後的你與現在的你本就不同」類比,指出身份認同本質上是動態發展的過程,這一表述為技術的未來發展留下了哲學思考空間。
這一預測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大膽構想,更引發了深刻的倫理與存在主義探討。活在機器人中的數碼心智,究竟是延續自我的生命,還是僅具備記憶與模仿能力的高級複製品,成為人們爭論的核心。馬斯克的設想為人類未來發展提供了全新可能,也讓科技進步與人文思考的平衡成為亟待探討的重要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