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名為「Power-over-Skin」的技術,旨在利用人體產生的射頻能量為可穿戴裝置供電,解決電池依賴問題。隨著可穿戴裝置日益小巧和功能豐富,供電難題依舊存在。該技術通過佩戴接收器無創獲取人體 40MHz 射頻能量,無需外部接觸,有望徹底擺脫電池。
研究團隊精心改進了接收器的尺寸、重量、形態及功率效率,使其能夠輕鬆佩戴在身體任何部位,甚至能穿透衣物進行工作,未來還計劃將其集成到智能手機中。目前該技術已應用於藍牙戒指、醫療貼片、防曬貼片等裝置,未來還將拓展至VR/AR頭顯等裝置。人體持續產生的能量足以支援多個裝置同時佩戴,而無需擔心電量不足。
該技術能為各種可穿戴裝置供電,減輕重量和體積,促進製造商設計更輕薄、時尚的無電池裝置,減少稀土礦物依賴。儘管處於早期階段,但潛力巨大,適用於手錶到健身追蹤器和醫療裝置等低功耗產品。
研究人員將「Power-over-Skin」與機械手錶的自動上鏈機制相比,認為其是更先進的利用人體能量的方法。測試了四種發射器位置和六種接收器位置,結果顯示最短距離的裝置平均功率最高,為 1.53 mW,最低為 5.3 μW。雖然衣物會降低傳輸效率,但研究證明瞭該技術可行性。
該研究為無電池可穿戴裝置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為製造更輕便、更便捷的裝置提供了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