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於 Nothing 的產品有什麼印象?相信大家都會認為是一間設計感好強的公司,賣的產品都係有「樣」有「Design」。其實 Sky 之前都是這樣認為,不過自試了 Nothing Ear (a) 這款觀點之後大為改觀。

開箱

包裝盒與一般耳機的包裝沒什麼大分別,小小的

 

作為上代 Nothing Ear 2 的短用家,對於今代 Nothing Ear (a) 終於支援 LDAC,內心還是很感動的,畢竟是最明顯的升級,可以支援無損音樂播放。

 

包裝簡單,所以打開之後就見到耳機盒,掃瞄 QR code 下載 NOTHING X App,後面有講一些功能,後面再詳述。

 

隨機的東西不多,雙頭 USB-C 充電線,S碼與L碼的耳塞。

 

打開之後,一對耳機放在充電盒內,充電盒內的右下角是配對鍵。

而充電盒與市場上的大多數無線耳機充電盒不同的是,其充電盒外盒為透明,而 Sky 借到的是黑色版本,當然我覺得黃色版本會更好看。

 

盒上方有一塊磁鐵,而機身的 SN 都刻在這裡。

 

耳機身上不帶一點庸俗,左右耳沒有常見的 L/R,改而用白點代表左,紅點為右。

 

感應操作 sensor 隱藏在這裡。

 

透明的耳機柄是十分的好看,而且戴起之後亦十分貼合耳窩,舒適還是不錯,亦不易跌出。

 

透明柄可以見到部份電子元件結構,不過膠感非常強烈,有好有唔好啦。

 

Nothing Ear (a) 用上 11mm PMI 加上熱塑性聚氨脂作動圈驅動單元。

軟件支援

下載好 NOTHING X App 之後,你一打開 Nothing Ear (a) 就會自動連上,然後…..就告訴你有新韌體要更新(哈)。

 

Tap 操作可以自定部份

 

Nothing Ear (a) 降噪能力表示非常不俗。支援最高降低 45dB 噪音,一般情況下「自動調適」模式已經足夠,但如果你是像我一樣非常怕噪音的人,其實可以長開高就好。在飛機內測試,基本上只有好輕微的引擎聲,想在飛機上好好睡一覺原來好簡單。

 

支援增強低音功能,不能似乎有點多餘,下面講使用後感時再詳述。

使用後感:

Nothing Ear (a) 整體外型是無可挑剔的,喜歡玩外型的人絕對不能錯過。而其降噪能力亦是在不錯的水平。作為一對耳機一定繞不開音質音色問題,下面是我個人使用了2周之後的體驗感受,首先 Nothing Ear (a) 的低音水平真的非常不錯,不開啟「增強低音」都夠,對於低音重口的開3都很足夠,反而開5就有點過了,低音是實,不過是「悶實」,彈性不夠。中頻的音色真的中規中矩不過不失,沒有特色。但高音表現就是必要批評一下,不知道是低音的失衡還是什麼,高音的的人聲幾乎完成被掩蓋,所以建議在均衡器中選擇「高音增強」,高樣會有輕微改善。當然,最後就是我對於一對只賣 HK$799 的耳機真不能太過苛刻,一般情況下,真的夠用。

_______

更多平台立即 Follow:Qooah IG (@qooah)Qooah YouTube,八掛產品發佈會現場,睇盡靚靚 Show Girls

REVIEW OVERVIEW
低頻
10
中低頻
9
中頻
8
中高頻
7
高頻
7
nothing-ear-a-reviewNothing Ear (a) 整體外型是無可挑剔的,喜歡玩外型的人絕對不能錯過。而其降噪能力亦是在不錯的水平。作為一對耳機一定繞不開音質音色問題,下面是我個人使用了2周之後的體驗感受,首先 Nothing Ear (a) 的低音水平真的非常不錯,開啟「增強低音」開3都很足夠,反而開5就有點過了,低音不算太厚實,彈性不夠,悶悶的。中頻的音色真的中規中矩不過不失,沒有特色。但高音表現就是必要批評一下,不知道是低音的失衡還是什麼,高音的的人聲幾乎完成被掩蓋,所以建議在均衡器中選擇「高音增強」,高樣會有輕微改善。當然,最後就是我對於一對只賣 HK$799 的耳機真不能太過苛刻,一般情況下,真的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