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馬來西亞的京那巴魯國家公園內沒有重型機械、二氧化硫煙塵或被徑流染紅的河流,只有四英畝的綠葉灌木,而這些綠葉灌木生長的地方是世界第20大山峰京那巴魯山,當地另一叫法「神山」,也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生物鎳礦。

當地村民們一年倆次從這些20呎高的綠葉灌木上剃掉大約一呎的枝葉,燒掉後就會生產出一種灰白色的「生物礦石」,按重量計算,鎳的含量最高可達25%。值得一提的是,採用這種植物來開採金屬的方式得到一致認可,它長期被認為是重塑採礦業的一種替代的、環境可持續的方式。在32萬種公認的植物物種中,只有大約700種是所謂的「超積累者」,如京那巴魯的 P. rufuschaneyi。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將土壤中的金屬如鎳、鋅、鈷、甚至金吸乾。

從這些植被中開采出來的「生物礦石」有三分之二的鎳被用來製造不銹鋼,從廚房用品到電話、從醫療設備到發電設備都有它們的身影,這樣一來,「生物礦石」的出現無疑是解決了一些金屬在世界範圍內供應緊張的問題。

其實,植物採礦的想法最早在1983年由美國農業部的一位農學家 Rufus L. Chaney 提出,在馬來西亞科學研究發現以前就有其他小組明確到以太陽能為動力、碳中性的金屬提取過程在實踐中是可行的,京那巴魯國家公園的最新研究數據也表明了這些植物採礦的商業可行性。另外,在這些生物礦石的價格方面,金屬農場每年可以生產每公頃150至250公斤的鎳,農民在每英畝的鎳將獲得3800美元的收入,這與種植最好的農作物的運營成本和收入基本持平。

_______

更多平台立即 Follow:Qooah IG (@qooah)Qooah YouTube,八掛產品發佈會現場,睇盡靚靚 Show Gir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