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月我們知道,受美國施壓!台積電將斷供華為在內的中國廠商,昔日的盟友瞬間成為分道揚鑣,但這件事過了大半個月,台積電依舊難以與中國廠商「握手言和」,而背後的始作俑者我們也都清楚到底是誰。
近日,彭博社專欄作家 Tim Culpan 發表分析文章稱,台積電可能不得不向美國繼續屈服,在美國進行大規模投資,並建立工廠。以下是這篇主要內容:台積電正處於令人羨慕的地位,是中美兩國的關鍵供應商。總它為蘋果、Qualcomm、Nvidia 和華為等公司製造世界上最先進的晶片。雖然它卻誰也不想得罪。可是,現在美方正在逼迫它做出選擇。
正如美國白宮、五角大樓和商務部所描述的那樣,美國的恐懼是,允許中國採購的世界上最好半導體,美國卻無法在國內生產,這是一個緊迫和關鍵的國家安全威脅。近年來,這推動美國在實施一項雙管齊下的戰略,即限制中國獲得和發展晶片技術,同時提高美國國內實力。
台積電的策略一直是保持中立。它的大部分產能在台灣,此外在中國有一個新的和一個不怎麼新的工廠,在美國華盛頓有一個舊的工廠。一年前,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以成本巨大為理由,禮貌地拒絕了到美國建廠的要求。Culpan 表示,「台積電不可能永遠保持中立。雖然劉德音可能只想做晶片,但他最終不得不做出選擇。」
這一天已經到來了。
正如華爾街日報上週末報導,武漢肺炎大流行突出了華盛頓保護供應鏈免受干擾的必要性。為此,華爾街日報報導稱,美國政府正努力促使包括 Intel、台積電 和 Samsung 電子在內的晶片製造商在美國建廠,從而讓美國使用他們最好的技術。
不出所料,Intel 提出了美國應該加強國內製造能力的理由。該公司大部分員工以及超過一半的工廠和設備在美國,這些分別位於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俄勒岡州等。
Intel 主營業務是提供 PC 和服務器所用晶片,但也運營著一家晶片代工企業,向客戶自己設計晶片提供代工生產。 Intel 曾經是晶片生產領先企業,但現在已經滿後於台積電和韓國的 Samsung 電子公司。
Intel 顯然看到了一個機會。如果它能說服國防部和商務部官員,以國家安全為由,獲得在美國國內生產一些晶片的授權,那麼它可能有機會讓自己的晶片代工生產業務起死回生。
台積電一直試圖後退,或者至少在政策討論中獲得有利地位。它最近僱用了前 Intel 的遊說者 Peter Cleveland,幫助它與華盛頓協調。
但對台積電來說,美國戰略的另一個目標可能更難對付。除了擴大美國國內產能,華盛頓還想限制中國的準入。為了做到這一點,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新的規則,以限制使用美國設備和材料為華為等公司製造晶片。
這使得台積電和許多其他公司處於困境。去年,台積電銷售額的 59% 來自美國,19% 來自中國。台積電試圖扮演中立角色。一年前,該公司就提出了「我們是每個人的代工廠」的觀點。
華盛頓越來越希望台積電成為其專有的晶片代工廠。在過去的一年裡,壓力大大增加,因為來自美國客戶的名單很長,貢獻的營收很大,這已經成為一個有力的套索,表明美國是台積電選擇的一方。
中國仍然是一個重要的、不斷增長的市場,這吸引著來自全球的公司不斷來到中國投資。但為了緩解美國的擔憂,並避免因向中國大陸提供產品而受到制裁,台積電別無選擇,只能服從美國。
經過多年的拖延和抵抗,台積電是時候在美國建立一個嶄新的新工廠了。預計台積電大約明年就會宣佈在美國投資的具體計劃以及巨額投資數字。台積電最終都要選邊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