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支來自中國的隊伍,在近日出版的《光學材料快報》(Optical Materials Express)上發布了一篇文章,其標題為:《UV-resistant holographic data storage in noble-metal/semiconductor nanocomposite films with electron-acceptors》文章中所闡述的是一種新型存儲技術的突破。
隨著網絡的發展,數據越來越多,對於存儲設備的存儲密度要求也漸漸提高。為了達到更高的存儲密度,科學家們很久之前提出了全息存儲概念,只不過由於技術的原因,一直沒有多大的進展。
但是在《光學材料快報》中,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團隊給我們帶來了一種新型的納米級「菲林」薄膜,能夠以3D全息圖的形式存儲信息,能提高數據密度、讀寫速度、以及在嚴酷條件下的穩定性。
對於該薄膜的製造,和原理。科學家採用從二氧化鈦製成的半導體薄膜和納米銀顆粒著手,來除去一些對薄膜產生的影響。存儲則是通過激光改變電荷,向納米銀離子寫入信息。由於不同波長的激光會對粒子產生不同的影響,數據就被以3D 全息的形式存儲了。
研究團隊稱:「與傳統光學系統相比,新設備可以使用更少的物理空間,來存儲更多的數據。」
這種10×10cm(4×4吋)的全息薄膜的厚度只有620nm,但存儲密度可達DVD的1000倍。如果他們談論的只是常見的雙層DVD 盤片,那就意味著新型全息薄膜的存儲容量約為 8.5TB,甚至更高。不過現在這種技術還存在一個通病,就是外部紫外光很容易擦出掉數據。從穩定性來看,這個明顯是這個技術的缺點,尤其是戶外或太空環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團隊增加了一套全新的安全措施— 電子接受分子的寬度在 1到2nm 。
原理是因為分子非常小,它們能夠在半導體薄膜的孔內停留,而不會影響到這些孔隙的蜂巢形狀結構。而這些小分子一旦抵達薄膜上,這些分子就會捕獲紫外線帶來的多餘電子,然後才會對納米銀粒子造成嚴重破壞。但是這樣也不是長久的解決方法,希望在未來這個毛病能夠得以解決,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