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eenshot_527

開發者最害怕的事情,恐怕就是辛苦完成的 app 沒有人要下載。Google 搜尋的使用者體驗(簡稱 UX)研究員 Tomer Sharon 在今年的 Google I/O 以「Perfectly executing the wrong plan(完美執行錯誤計畫)」為題,並以一個筆記 app 為例發表了一段演講,指出為何開發者嘔心瀝血做出來的 app 沒人要用。

google tells 6 reasons people do not use your app
▲ Google 搜尋的使用者體驗研究員 Tomer Sharon

1. 你不了解自己所要解決的問題

86% 的 app 都是來自於開發者自身遭遇的問題。

相信不少讀者都看過一些新 app 在網頁上僅透露充滿企圖心的有限資訊,例如:「革命性的筆記 app!」然後下方寫著「對我們的 app 有興趣嗎?請留下 email,上架後我們會通知您。」Tomer 解釋,像這樣作法,你能知道的只有使用者對這個 app 的興趣是否願意讓他們留下 email,僅此而已。至於你的 app 到底有沒有解決真正需求、是否值得使用者留意,那完全是另一回事。

2. 詢問朋友的想法

父母大多會全力支持自己的孩子,朋友也會情義相挺,他們會表現出非常喜愛你的 app(我並不是說他們在「假裝」),所以詢問親友 app 做得好不好不是個好主意,因為他們的立場可能不是那麼中立。拋開這些容易取得的意見,去市場上真正接觸你 app 的目標客戶吧。

3. 你聆聽使用者的心聲,卻沒有觀察他們的行為

因為問朋友還不夠,你也想問使用者,於是找來一群人做問卷——看起來是個很妥當的方法?然而 Tomer 告訴我們:「做(使用者體驗)研究的第一守則就是別聽使用者說的。」「而是觀察他們的行為。」

Tomer 舉例,最近英國曾經就高速公路上的廁所做過調查,99% 的人聲稱他們上完廁所會洗手,但實際經過追蹤後,卻發現實際上只有 32% 的男性與 64% 的女性「真的」會在上完廁所後洗手。別急著稱他們是騙子,「我們只是很難預料自己的行為,這其中涉及許多原因。」Tomer 說。

4. 你沒有測試過「最危險的假設」?

所有產品在設計之初都會先做許多假設,「使用者需要濾鏡功能」、「使用者可望分享內容」、「使用者一啟動就會想拍照」⋯⋯ 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Tomer 稱之為「最危險的假設」,也就是產品的核心。如果最危險的這個假設是錯的,那麼支撐整個產品的想法就會分崩離析。

以 YouTube 為例,當初他們假設使用者知道要按播放鍵圖示、知道怎麼拖移進度條、部落客們知道如何將影片嵌入文章之中⋯⋯ 但是最危險的假設或許遠比這些簡單:使用者會上傳影片——如果操作方式快又簡單的話。事後諸葛的確是比較容易,但測試這項假設成為後來 YouTube 上線後受到歡迎的關鍵。

5. 你有「工程師 Bob 心態」

現在有一種作法很受歡迎,就是很快地打造一個擁有基本功能的 app 讓它上架,在 lean startup 概念中會稱這個叫做「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產品,簡稱 MVP),看看會不會紅,不行的話趕緊軸轉(Pivot)後再重新來過。與其為使用者真正的需求打造 app,創業者這麼做是因為創業者必須在錢燒光以前做最多方的嘗試。Tomer 稱這叫「工程師 Bob 心態」。

利用推出 MVP 然後快速修改甚至軸轉的策略而打造出好 app 的例子是 Instagram,這個照片編輯/分享社群 app 一開始甚至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個以地理位置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為基礎的 app「Burbn」。但是 Tomer 堅稱這並不是一個打造成功 app 的好方法,只因為反覆修改(Tomer 說那只是在練習寫程式),不代表一開始就真的針對人們需求而設計。

6. 完美地執行了一個錯誤的計畫

我們知道執行很重要,但是當你犯下前面幾個錯誤:問了錯的問題(可是有得到答案)、問錯對象(可是有得到正面評價)、只問問題沒有觀察(完美地完成了問卷調查)、沒有好好測試產品的核心、一直盲目採取 MVP 策略而未深入挖掘使用者真正的需求⋯⋯ 這樣你還覺得 app 會成功嗎?XD

解決之道

所以我們該怎麼做才好?Tomer 說,打造一個受歡迎的成功 app,最關鍵的三大部分是:

  • 問題:你的 app 真能解決人們在意的問題嗎?
  • 市場:有上述問題的使用者夠多嗎?
  • 產品:你的 app 真的有解決上述那群人所在意的問題嗎?

這聽起來像是標準的商業計畫三要素,但其實很多人在打造 app 的時候,往往會忘記自己涉足的就是一筆生意。

其實 Tomer 所講的,跟去年底 Business Models Inc. 執行長、《獲利世代》叢書監製 Patrick van der Pijl 參加「Neo Star 創業之星 Demo Show」時所說的很接近:

如果 idea 只是紙上談兵,那都只是猜測而無法落實。除了走出辦公室接觸人群之外,創業家也必須思考下列三個關鍵問題:

  • 你的顧客是誰
  • 你要賣什麼東西給他們
  • 他們是否買單

Patrick 認為並沒有一體適用的商業模式存在,光會寫商業計劃書的新創公司事不會成功的,他引用 Steve Blank 教授的話,表示大多數商業計畫,在接觸第一個顧客的時候就會失效了。創業者必須測試自己對商業模式的假設是否行得通。他告訴創業家別走簡單的路,要了解顧客、市場,並且找到更多商業模式的選項,而非死守某種商業模式。別走傳統那套委託調查,創業家要走出去,親自接觸潛在客戶。

讓我們回到一開始提到的首頁,與其放一個 email 欄位看看使用者願不願意留下聯絡資訊,Tomer 在影片中建議,想要了解使用者真正的想法,也許你可以採用一個叫做「假門(Fake Doors)」的方法——用一個「低價搶先享受,只要 NT$60!」按鈕代替,也就是假裝你已經做出一個 app 了。但這時候 app 還沒有完成,該怎麼辦?跳出一個視窗或頁面告訴使用者「coming soon!」、告訴他們 app 之後會在哪裡上架等等,你就可以知道有多少人來首頁、有多少人點了那個按鈕、比例是多少⋯⋯ 這麼一來,關於你宣稱要解決的問題,大家願不願意買單已經有一個大致的輪廓了。

如果我們想要打造一個好的 email app,該問什麼問題?是「想想看你一天要收到幾封信?」還是「為什麼你總是無法有效率地回信?」呢?

以下是演講影片:

 

本文授權轉貼自:Inside硬塞

_______

更多平台立即 Follow:Qooah IG (@qooah)Qooah YouTube,八掛產品發佈會現場,睇盡靚靚 Show Girls